第(1/3)页 人工降雨实验的成功,无疑是让大唐的贵族士子对自然界的形成,又有了一定的了解。 而这一次,文章中也是把各种证据罗列很详细,包括空气的温度、湿度等等。 温度,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,其实以大唐现在的技术,要制作温度计并不难,难的只是如何选取一个恒定不变的温度,然后以此为标准,把刻度给刻出来。 至于湿度计,李重采取的干湿球法,就是用两个温度计,其中一个温度计什么都不做处理,另一个温度计,则是用纱布沾水包裹起来。 具体的原理,也就不多说了。 反正…… 科学院已经逐渐地可以对一些东西,进行定量化的处理。 而这一次之所以认为人工降雨实验是有可能成功的,便是因为他们在大量地进行测量之后,发现空气湿度相对比以前,有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变化。 也就是说,以前他们撒了盐,并不会出现什么明显的变化。 而这一次,他们也撒了盐,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 那也就是说,他们撒盐的这个举动,一定是对降雨产生了什么影响。 而文章在最后也是指出,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不同现象的原因。 大概是因为益州是南方,而此前,他们实验的地点大多都选在了北方。 其实坐过热气球的人就会知道,这南方的空气,跟北方的空气有着很大的不同。 北方的空气是相对来说比较地干冷的,而南方则不同,一般来说更偏向于湿暖。 也就是说…… 在湿暖的环境下,盐作为凝结核,更具优势。 看完了这文章,就连李重都不禁觉得,这他娘的,似乎很有道理。 李重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。 南方降雨,确实,应该是靠凝结核,靠重力作用来决定的。 而北方降雨,说不定是要先凝结冰晶,然后等冰晶从天上掉下来,半路再受暖融化成小水滴,这才是北方地区人工降雨的正确打开方式。 也就是说…… 北方降雨,或许用的不是盐,而且需要一种能够大量吸热,使水汽能够凝结成大颗冰晶的物质。 这下所有人终于都知道,为何之前的降雨都失败了。 说白了,方向本来就错了。 至于你要说,什么东西能让四周快速地降温。 那李重也只能说,他也不知道。 答桉,说不定可以从这里面去寻找。 第(1/3)页